專營的士是藥石亂投
政治哲學家卡爾波普提出「零星社會工程」,他認為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結構,政府只能針對特定問題,提出解決方法,而不能以政府之力就可創造美麗新世界。時至今日,各地政府都奉此準則,致力解決具體而迫切的問題。故此,如何定義問題,查找病因,才是處理社會爭議的應有之本。
以香港的的士牌照為例,當年推出的士牌,本來是要理順「白牌車」質素差的問題,反正社會發展到有召車服務需要,就不如一次過將「白牌車」轉成有牌的士,既保障交通安全,又可適應市民需要,同類的交通發展還有紅色和綠色小巴。解決當下問題一直是港府施政的準則,且行之有效。
可是現在反對聲下推出的專營的士計劃究竟想解決什麼問題?強推又會否有不可預見的後果?現時全球在共享經濟潮流下都推出共乘或智能電話叫車服務,其核心優勢不只是透過共同評價來提升服務質素,更重要的是將閒置的資源善用,讓車輛不會浪費等客時間,專營的士計劃在概念上完全無法實現上述優勢,只是在繁忙路面增加多幾百輛閒車等客。
再者,的士業界在2015年推「星群的士」,車隊至今有近一百三十輛,每次預約費40至80元。星群無論在車隊規模和配套上,都跟政府現推出所謂「專營的士」甚為相似,可2年間已蝕近2000萬元。「專營的士」又會否走上同一道路。
更讓人擔心的是,香港當下最難處理的政治問題是中港矛盾,任何中資機構在港的大型活動都隨時引發矛盾爆破,當港人港地變成中資樂園,港資地產商不敵中資買地,樓價飈升已隨時怪罪中資財團。如今港鐵買大陸製作車箱都被放大狠批,「專營的士」將會在交通事務埋下最大的中港矛盾,大陸資金已蠢蠢欲動,勢奪香港的士專營權。
說到底,「專營的士」只是將現有的士集體降級成「二等的士」,既沒有解決的士牌照年限問題,也無法提升現有的士服務質素,把關的立法會議員還請再三思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