獨尊股王有弱點 配搭綠葉更平衡
要做好呢份工,最完美的方法當然是捕捉時機,高位沽完低位再買過,不過能夠做到神級留放不會有幾人。如果一早用這一招,手上倉底騰訊未必可以坐到回報以倍數計,以為走精面,反而蝕了底。折衷辦法是保留一定數量的騰訊,作為長線核心持倉,另外再撥出部分注碼,希望在騰訊波動中短炒獲利。由於自己長遠睇好,所以短炒部分只會逢低吸納,今次一度捱打,就是因為之前贏得太好,不介意先行進駐,結果蝕章幅度遠超預期。假如耐心等到恒指調整比重生效日才出手,一來一回之間已經相距甚遠。
另外一個方向是採取中庸之道去管理組合,用得騰訊做主力,就不宜過分傾斜於新經濟板塊,要有恰當數量的舊經濟股作為平衡,把風險降低。
今次騰訊大調整,除了受累於指數基金沽盤之外,美國稅改進程觸發新舊經濟板塊強弱互易亦是重要原因。又一次證明騰訊其中一個死穴是弱勢重磅板塊復甦,引發短期「換馬」活動;同樣情況,在2014年3月及2016年10月也曾發生過。從類似經驗所得,只要有一個均衡的組合,由其他股份挺身而出,便可捱過騰訊股價大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