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考博雅教育的本質
諸君,首先我想對拙作提出一點修正:雖然封面上的副題是「普林斯頓尖子看美國」,我也很感謝出版社這麼看得起我,但我不覺得自己是一個「尖子」。每個人都有不同興趣,並可在自己有興趣的範疇取得進展,只是碰巧我的興趣是讀書,而這是現行制度下,大部分人在中小學階段的焦點。但如果有個人不喜歡讀書,卻在烹飪方面很有才華,長大後也可成為很出色的廚師,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。所以我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。
貴校老師希望我分享對博雅教育的思考。我們都知道,博雅教育中的「博」字,指的就是宏觀思考的能力和態度,但究竟是在哪些維度(dimensions)的宏觀呢?我認為其中4個維度是:時間、地點、學科和立場。
不同科目融會貫通
時間方面,如果我們有比較長遠的目光,不但可以史為鏡,也可更有信心地提出創新的建議。看着世界的現狀,很多建議好像不可思議,但如果在幾百年前,有人提出要廢除奴隸制、全民都有投票權,同樣會被當時的人覺得匪夷所思。